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,他们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。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扩大,是对这一群体的关爱与呵护,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。期待随着试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,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、有保障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,为城市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7月8日发布消息,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。自7月1日起,在原有试点的7个省份、7家平台企业基础上,新增10个省份和滴滴出行、顺丰同城、滴滴货运、满帮省省等平台企业。(7月9日新华社)
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,新就业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外卖配送员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日益庞大。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,成为连接供需、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这一群体在享受灵活就业带来便利的同时,职业伤害保障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。人社部宣布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,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,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了职业安全的“保护伞”。
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,是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有力捍卫。新就业形态具有灵活性高、劳动关系复杂等特点,这使得传统工伤保险制度难以完全覆盖这一群体。外卖配送员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、网约车司机在接送乘客时发生意外等情况时有发生,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,他们在遭受职业伤害后往往面临维权难、赔偿难等问题。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,将更多省份和平台企业纳入其中,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专门的“新型工伤保险”,让他们在遭遇职业伤害时能够得到及时、有效的救助和补偿,切实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。
这一举措也是分散平台企业经营风险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平台企业的稳定运营息息相关。当其面临职业伤害时,如果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,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,也可能引发劳动纠纷,影响平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社会形象。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,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,分散了平台企业的经营风险,为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。
从试点成效来看,职业伤害保障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,截至2025年6月,7个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达1234.57万人,有效发挥了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。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。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,将有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受益,他们的职业安全将得到更坚实的保障。
当然,要确保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真正落地见效,还要不断完善政策标准和管理服务。这需要政府、平台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,形成工作合力。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指导,确保政策执行到位;平台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参保;社会各方要加强宣传和监督,营造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。
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,他们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。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扩大,是对这一群体的关爱与呵护,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。期待随着试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,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、有保障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,为城市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(王琦)
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